“养儿方知父母恩”,当你一次次被自己家小孩的哭闹叫醒,整夜整夜地抱着在客厅里摇晃的时候,你有没有想起家乡老人家偶尔会念叨的一首类似儿歌又像是中医“禁咒科”的歌谣,“天惶惶,地惶惶,我家有个夜哭郎,过往君子念三遍,一觉睡到大天亮。”这首歌谣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,甚至被很多老人广泛使用,姑且不论有没有效,至少我们可以看出父母祖辈对于小儿夜啼的紧张和无奈,也可以看出夜啼发病的广泛性。
什么是夜啼
首先,我们要明确一个小儿夜啼的概念。不是所有晚上哭的小孩都是夜啼。小朋友,尤其是周岁之前的婴幼儿,晚上醒来哭闹一到两次基本上属于正常,有些是尿湿了,尤其是没有用尿不湿的婴儿,有些是肚子饿了。当给婴儿换了尿布,为了奶之后,小孩可以轻易地重新入睡,那就属于正常现象。而随着小孩逐渐长大,戒了夜奶之后晚上也就逐渐睡得安稳,除非特殊情况,一般一岁半到两岁(这属于放宽标准了)以后的小朋友都可以一觉睡到天亮。也就是说,一岁半以后的小朋友晚上哭闹,都属于夜啼的范围。
所谓的夜啼,是指小孩白天能够安睡,晚上啼哭不止,这个啼哭可以是持续一段时间,甚至通宵达旦,也可以是断断续续,也可以是定时定候,这些都属于夜啼的表现,不管是哪一种,若是时间超过两三晚,都足以让明天需要上班的年轻父母崩溃。夜啼有一个明显区别与生理性的啼哭的特点就是持续时间长,即使是喂食、安抚、更换尿片等都无法解决,最多只是短暂缓解。
夜啼的原因及解决方法
造成夜啼的主要原因还是脾虚积食,受惊扰神,外感扰心这三个方面。
1、脾虚积食
这一类型有两个情况,一个是短期的,一个是长期的。短期的情况常见于当天晚餐进食过多,或者难消化食物或者过于冰冷寒凉的食物,到了晚上,小孩子如果没有及时排气(放屁)或者大便的话,加之平时若是脾胃偏虚,那么就容易出现积食。所谓的“胃不和则卧不安”,脾胃负担太重,小孩腹胀、甚至腹痛,又没办法表达,只能以哭来表示。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相对简单,给点大山楂丸,给小孩做做小儿推拿清脾胃,揉腹部等都可以。另外一种长期的情况最常见的是有喝夜奶。这种小朋友不会大声哭闹,但是会经常醒,哭两声,又睡了,喝完奶有开始翻来覆去哼哼唧唧一阵之后才能睡着,这种情况也属于夜啼的一阵,也是因为脾胃负担重,胃不和卧不安导致的,这种的处理方法更简单,直接戒掉夜奶就是了。
2、受惊扰神
这是最常见也最严重的一种类型。基本上明显受惊的小孩都是会有或长或短的夜啼出现。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,神气未充,容易受扰,甚至于摔倒,或者大人见以为常的家禽猫狗,都可以使其受惊。在受惊当时或许只是少许哭闹,家长没引起重视,却可以在晚上出现长时间的哭闹。
有一个小患者,就是晚上定时在1点到4点,每天晚上都会哭闹,不管怎么哄劝安抚,无济于事,甚至通常所用的治疗小儿夜啼的常见汤药都只是少许缓解。一开始就诊,追问病史,父母都认为没有受惊的情况出现,经过详细询问,母亲才惊觉,可能是楼下有只大狗,每天晚上小朋友差不多睡着的时候,他就叫两声,小孩就会抽一下就是受惊的样子,几乎每天都会。
这就是小孩受惊的原因,而且每天都会,但是难道要因为这个问题而换房?最后解决的办法是,服用辨证论治的中药,同时培养小朋友早睡的习惯,让小朋友早点睡,当九点左右这个大狗叫的时候,小朋友已经睡熟了,也就不会被其它干扰因素吵醒了。解决了受惊的因素,没有了夜啼的根本原因,当然小朋友就能睡好了。
3、外感扰心
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外感,夜啼只是一个症状,所以根本的原因在于外感。外感的风寒或者风热蒙蔽或者骚扰心神,可以出现夜啼,这种外感的夜啼往往与咳嗽或者是鼻塞的张开呼吸相互重合,只要治好原发病,夜啼也就自然就好了。
对于小朋友的夜啼,家长没有办法太明确地去辨证,或者说,有一些太小的新生儿或者是六个月以内的婴儿,甚至没有办法明确病因的,解决办法是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平性的安神汤药进行处理,如果没有明显的缓解再到医院就诊。
治疗夜啼小汤方
1.蝉蜕钩藤汤:这个方子简单,性平,不温不凉,对于不清楚夜啼原因和辨证都可以用,方子组成简单,一般周岁以内的小朋友是蝉蜕5个(去足)、钩藤5个(双钩)可以加糖。
2.灯芯草汤:这个方子更简单,单味灯芯草,周岁以内3扎,周岁以上5扎,无色无味,小孩容易接受。但是灯芯草性偏凉,尤其以泻心火为主,所以主要还是治疗热扰心神的夜啼,也就是日常所说的心火旺的夜啼。心火旺的表现是,小朋友会烦躁、舌尖红,甚至可以有唇红或者口舌生疮等,就可以用灯芯草汤。
李医生小贴士
值得注意的是,夜啼的诊断虽然简单,要注意排除外感发热、口疮、肠套叠、寒疝等疾病引起的啼哭。若是自己无法判断,或自行处理一天效果不明显,则要及时就诊,以免贻误患儿病情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本站所转载原创文章内容来源于“趣儿养母婴”微信平台,作者:儿科中医、李姝淳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